bloodbook

Of all that is written, I love only what a person has written with his own blood.



Monday, July 24, 2006

懷念吳老師

突然懷念起了吳老師。

小學時我的態度很差,中學時我的態度很差,大學時我的態度不是很好,是以對我不抱好感、甚至心存惡念的老師,實不在少數。但老師也實在只是打份工,沒必要把學生當作殺父仇人--而我也只是態度「較」差,並沒作出足以令人把我當作殺父仇人的行為。因此,所有「唔妥」我的老師,大都只會放在心中,而在外則最多只表現藐視與冷漠;小部分較為進取的,也只會間中在小事上作出針對,或偶爾火起罵上一句半句而已。

唯獨是吳老師,就真的把我當作仇人,每每用十成火力當眾罵我、寸我和揶揄我(真的是額現青筋那種;而她的頭髮也白得很快,我畢業時,她應還未到四十,留一把長而濃密的頭髮,但雙鬢已盡白,我對此的印象一直是,好像黯然銷魂掌時期的楊過;大抵我對此也要負上0.01%左右的責任)。奇怪的是,我一直--是一直,即是由始至終--都沒有對她反感,反而是心存好感。大抵小孩子就如野獸一樣,懂得用本能直覺--而不是從面目和言語--去感受對方心中對你的真正態度。

為什麼今晚會突然懷念起吳老師?因為從別人的網誌中看到有關書展的議論,說起父母鼓勵與小孩子閱讀習慣之間的關係。為何我從少就會有閱讀的習慣?天然興趣當然是主因之一,但同時間,父母在財政方面大開綠燈,也有著很大的便利。我父母皆是小學程度,平日除了馬經和報紙雜誌,絕不看文字書本,為何他們會大力鼓勵--至少在財政上--我閱讀呢?我想這跟吳老師大有關係。

吳老師是我三或四年級時的班主任,也是我的中文科老師,一次在年度面見家長時,他對我父/母說,她觀察到我很喜歡閱讀,也讀得很快,所以鼓勵他們多讓我看書,就算是漫畫也好,也是對我很有益處的。而當時--九十年代初--是「家長還會敬重老師的年代」!尤其教育程度低的如我父母,大都對老師十分言聽計從。是以,在那個以勞力賺錢絕不成問題、人人魚翅撈飯,紙醉金迷的九十年代初,我父母就開始大量讓我看書、買書。因當時的正常小孩子興趣使然,我買的多是漫畫,在當年書展,還未跟漫畫節分家,卅多期的《怪醫秦博士》我是一整套買的;經典的足球小將與龍珠,也是由一開始買起,直至儲足全套;還記得EXAM創刊號厚勝黃頁,我也一直買了四五年,堆滿了一整面牆的書櫃,後來一次過全部棄掉。而父母不止讓我買,對我沉迷的看也沒甚說話,當年考試前(考試與交功課的壓力,就像灑在西瓜和鮮奶上的鹽,會令西瓜和鮮奶變得比其本身更加鮮美),我每每關上房門,坐在地下,倚在書櫃旁放肆的讀--直至九十年代中,電腦開始入侵我的生活為止。

Labels:


Friday, July 14, 2006

蘋果日報徵文比賽

雖然對文學創作興趣不大,也自知沒這方面的天分,但作為雙失中年,再考慮到香港的文學創作社群之小(即是說參賽作品可能只得數百甚至數十),還是值得花十數個小時去混水摸魚一番,以搏取那二三千元的彩金。

小說方面,有一個題材構思已久,結構上仿傚劉以鬯先生的風格,將開首和結局「對倒」一番,中段部份採單向對白以代敘事。劇情以奇詭取寵(部份受《The Match Point》啟發),內容採半自傳式(據說大多數人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都帶有相當的自傳成分),把第一身的男主角描述成一個一生規矩,成績中上,剛畢業一年,正在中環金融機構上班的標準大好上進青年,因一次在斑馬線上為救一個小孩而受傷斷了一隻手,經多個月康復後掉了工作,有十八萬G/L要還,作為獨子又有單親母親要養,因而一改平生守規矩的性格,以奇謀騙取某商業機構數千萬金錢。開場是他拿著公事包從中環地鐵站經斑馬線走向太古廣場上班,因救小孩而遇上車禍;之後由他昏迷開始倒敘他「規矩」的半生,之後順敘他蘇醒後怎樣「反規矩」地騙取金錢;結局是他拿著載著數千萬贓款的公事包從太古廣場經斑馬線走向中環地鐵站,又因救小孩而遇上車禍。(暗指他雖由「好人」變了「壞人」,但良知惻隱仍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心裡,一切存乎一剎那一念間的抉擇)

--但小說部份的字數限制竟是一萬字!一萬字算甚麼鳥小說?虧它在徵稿文上還敢以余華的《兄弟》作引子!不過算了,反正太長的我也寫不來,「將貨就字」就好了。

散文方面,打算把兩三年前一篇由《Big Fish》觸發的日記執一執就是了。

截止時間以email遞交計應是15日23:59。現在小說寫了約五百字,散文未動手...。

Latest Update

最後還是來不及,實在太倉促,加上自己不爭氣,在限期前兩小時才抓得住心情,也大大低估了創作一萬字小說的工夫。最終只得出千多字的draft。

而且最後我發現,作為小說處男,我的一切技巧還是太稚嫩,本以為有了故事大綱就萬事大吉,實則許多情節的推展去到下筆時才發現根本還未說得通。所以就算再給我24*7甚至24*14小時的時間,也都不大可能完成。總之還是一句--作為門外漢,太輕視了此一門技藝。

這個故事概念還是可行的,但還需要大量的時間去蘊釀和琢磨--留待下一次混水摸魚的機會吧。最後只遞交了一篇散文。

Labels:


Thursday, July 13, 2006

讀羅素《幸福之路》

愛因斯坦:「閱讀羅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之一。」(費盡氣力都找不到英文原句),誠然。剛讀完"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深受啟迪。

然羅氏近於生而知之者,所以他終究是滿懷仁愛與勇氣的一個極擅長表達想法的高智商深學問之人,而不是開創性的哲學者。所以他於此書的最大缺陷就是過於輕視了哲學或宗教性觀念對於人類獲取幸福的重要性。他認為把他提出的問題相繼處理而無需任何超越性觀念的協同就可令人獲得幸福。實在我完全同意並感佩他提出的問題的重要及其處理建議,但同時亦認為合宜的超越性觀念於人類之獲取幸福亦是同等重要的!或許此等觀念於羅氏已如本能一般,幾融合於神經反射系統之中,是以其未能察覺它的重要性。

連帶的,其第二缺陷是幾近完全否定了對自我內在精神的探求。羅氏無疑是一重視真理的人,但若不經一己的思索追求,又何能獲知真理。羅氏於此之病大概是把「別人告訴A的『真理』」,跟「A經一己探求而後獲知的真理」當作同一回事。如前所述,羅氏許是絕頂聰明,令其之獲知真理就如運用本能及運作神經系統一般自然及不自覺,同時又誤以為一般人都跟他一樣,所以「探索自我內在精神以獲知真理」此一過程是可以且應當完全忽略的!

延伸閱讀
--唐君毅《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自序.節錄

...此諸(哲學)問題,在有福慧之士,亦原可不發生。若不發生,則不需苦思力索,如西哲及吾於本書之所為。故有初學之士,於此書感艱難,當先自問:是否於此書所及之論題,曾有種種問題。若原無問題,則此或正見其福慧具足,原不必讀此書。...

...世間之一切哲學論辯之著,亦皆可讀可不讀可有可無者也。此非故作謙辭,更為世間哲學論辯之著,代作謙辭;而是克就哲學讀辯之著之份位,作如實說。哲學論辯,皆對哲學問題而有。無問固原不須有答,而其書皆可不讀也。昔陸象山嘗言人之為學,不當艱難自己,艱難他人。吾既艱難自己,不當無故更艱難他人。故將此意,並寫在序中。

--零四年日記.摘抄

世上是有福慧具足的人。按佛家說法,他們前生修行得很好,所以今生不用再修真理101、自律201、道德301,可以直接修postgrad了。

現世,大多數人都是未覺者;所以ug比pg多許多,而未入學的又更多。能修ug,是很幸運了,乖乖修下去吧。

--《論語》〈季氏為十六〉〈述而第七〉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煩悶與興奮〉

全書之中,其於上篇第四章〈煩悶與興奮〉中的一部份很值得摘記下來自我警醒。其提及我們不應求過多的興奮:過多的興奮會使人麻痺,使人上癮,使人愈來需索愈多,會降低人的整體幸福的量。

「所以忍受煩悶(原文為boredom,意即沉悶、單調或淡泊,總之是興奮不存在時的一種狀況)的能耐,對於幸福生活是必要的,是應該教給青年的許多事情之一。」

「一切偉大的著作含有乏味的部份,一切偉大的生活含有沉悶的努力。」

「一切最好的小說都有沉悶的篇章。一本從頭至尾光芒四射的(長篇)小說,幾可斷定不是一部傑作。」

「即是偉人的生活,除了少數的偉大時期之外,也很少令人興奮的地方。

Socrates could enjoy a banquet now and again, and must have derived considerable satisfaction from his conversations while the hemlock was taking effect, but most of his life he lived quietly with Xanthippe, taking a constitutional in the afternoon, and perhaps meeting a few friends by the way.

Kant is said never to have been more than ten miles from Konigsberg in all his life.

Darwin, after going round the world, spent the whole of the rest of his life in his own house.

Marx, after stirring up a few revolutions, decided to spend the remainder of his days in the British Museum.

從全體看來,安靜的生活是大人物的特徵,他們的喜樂也不是外人心目中認為興奮的那一種。」

「忍受單調生活的力,應該自幼培養。在這一點上,現代父母(及社會)大大該受責備,他們供給兒童的被動的娛樂實在太多...」

「一個男孩子或青年人,若抱著嚴肅而有建設性的目標,一定甘心情願的忍受大量的煩悶--要是必需的話。」


中英並讀

讀原文為英文的書時,若能找來一本原文本及一本好的中譯本並讀,所受到的好處往往會比單讀英文本或中譯本為多。當然也只有真正的經典才值得人花費這些功夫。


總結

此書之最大功德,在助人掃除低級的令人不快樂(幸福)的原因--而能相當程度的達到這一點,就等於在獲取幸福之途上已完成了一大半。

Labels:


Sunday, July 09, 2006

絮言  9-7-2006

突然好想養隻貓。

但不論是短期的經濟,還是長遠的責任,我都是擔當不起的。

雖然從來都喜歡貓,但我想我一生都不適合養任何寵物(我有養死四隻龜的戰績)。

最好養一個有養貓的人,或被一個有養貓的人養我。一日我仍與她在一起,我就不用負起養貓的責任,但卻有貓可玩;一旦我與她分開,她就跟貓一起離開,或我離開她和貓,我就亦不用負起養貓的責任。實在是萬全之策,妙想天開。或許不願負責任的劣質品性就是令我欠缺異性緣的主因之一(當然貌寢和無能亦起著重要作用)。

***

《君子》雜誌七月號有黃秋生的訪問,提及他的閱讀心得,很有意思。

***

漫畫《天才柳澤教授》很有趣。

Labels: